日本海關針對非日本居民或法人的海外賣家,主要提供ACP模式(海關手續代辦人)和IOR模式(備案進口商)兩種清關方式。兩者在責任范圍、適用場景及合規要求上存在差異,賣家需根據商品類型、業務規模及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模式。
一、ACP模式(海關手續代辦人)
核心特點:
1、代理角色定位:
ACP僅作為海關手續的代辦人,協助海外賣家完成報關、繳稅、文件接收等事務,不承擔進口商的法律責任。
2、適用場景與優勢:
普通商品清關:適用于服裝、家居用品等低風險商品,流程相對簡單。
退稅便利性:如果賣家需要申請進口關稅退稅,ACP模式可簡化流程,降低操作成本。
3、限制與風險:
特貨禁入:部分高風險商品無法通過ACP模式清關,需選擇IOR模式。
合規風險自擔:ACP不負責貨物合規性審查,若商品因違反日本法規被扣留,賣家需自行承擔損失。
二、IOR模式(備案進口商)
核心特點:
1、法律責任主體:
IOR需作為日本法律登記的企業,承擔進口商的全部法律責任,包括貨物合規性、稅費繳納、售后問題等。
2、適用場景與優勢:
特貨清關必備:食品、藥品、化妝品、醫療器械、帶電產品等高風險商品必須通過IOR模式清關。
長期合規保障:適合計劃在日本市場長期運營、需建立品牌信譽的賣家,可降低因合規問題導致的業務中斷風險。
3、合規要求與成本:
資質審核嚴格:IOR需提供日本公司注冊信息、JCT稅號、PSE認證(電子設備)、厚生勞動省認證(食品、藥品)等,確保商品符合日本法規。
持續監督責任:IOR需定期審查商品是否符合日本法規(如《食品衛生法》《藥事法》),并保留相關記錄,以應對監管部門檢查。
三、ACP與IOR模式選擇建議
1、優先選擇ACP模式的情況:
銷售普通商品,無特貨清關需求;
預算有限,希望降低合規成本;
需快速申請進口關稅退稅,且商品合規性風險較低。
2、優先選擇IOR模式的情況:
銷售食品、藥品、化妝品、醫療器械等特貨;
計劃在日本市場長期運營,需建立品牌信譽;
商品涉及高風險,需專業合規支持以降低法律風險。
四、風險與合規注意事項
1、ACP模式風險應對:
賣家需自行承擔商品違規風險,因此在發貨前應要求ACP對商品進行合規預審,避免清關延誤或貨物被扣留。
退貨時需確保商品符合日本再出口規定,否則無法通過ACP辦理退稅。
2、IOR模式風險應對:
賣家需選擇具備合規資質和經驗的IOR企業,避免因IOR失誤導致賬號被亞馬遜封禁或面臨法律糾紛。
定期審查IOR的合規能力,確保其持續符合日本法規要求。
合規建議:
ACP選擇:優先選擇具備日本海關AEO認證、熟悉跨境電商清關流程的ACP服務商,確保清關效率與合規性。
IOR選擇:要求IOR提供日本公司注冊文件、JCT稅號、相關品類認證(如PSE、厚生省認證),并簽訂明確責任條款的合同,以保障雙方權益。
日本海關的ACP與IOR模式在責任歸屬、適用商品范圍及合規要求上存在顯著差異。賣家在選擇清關模式時,需綜合考慮商品類型、業務規模及風險承受能力:
ACP模式適合低風險商品及短期業務,具有成本較低、退稅便利的優勢,但需自行承擔合規風險。
IOR模式適合高風險商品及長期業務,雖成本較高但可降低法律風險,確保業務可持續性。
無論選擇哪種模式,賣家均需強化合規意識,與ACP、IOR建立明確的責任劃分機制,并定期審查商品是否符合日本法規,以保障業務合規運營并降低潛在風險。